首页
播放记录

【思享家沙龙】互联网的三次解构与重建(三)

2010年12月21日 08:04 财新记者 黄蒂 实习记者 卓星

facebook主导第三次互联网解构,将2007年以前的互联网成就归零,转为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传播方式

facebook主导第三次互联网解构,将2007年以前的互联网成就归零,转为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的第三次解构如何应运而生?

  所以来了第三次结构,是从2003年开始到今天尚未结束的一个过程。之所以是2003年,而不是更晚,这起点大概是博客吧。博客是第三次互联网解构开始,与此同时有一批类似的。它干了什么事儿?这次解构首先不再以已经附着在某个网页上的长篇文字或者主题词,不再以这个为对象了。它换了,它先找人。我先把一个人定了位之后再组织其他事儿。如果说google对新浪这样的模式是顺势而为进一步加工的话,是一步进步的话,我干脆我重来一遍。这是我的解释,不是做这些的人当时想到的。首先,把所有东西,以人为中心联系起来,你的照片,你的博客,你的文章,你的购买记录都跟你这个人穿起来。然后,人和人之间建立相互关系。新浪微博比较典型,你可以关注一个人,不管他理不理你。你也可以被关注。就形成了一个人和各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而其他任何信息都在这个网络上附着起来,重新组织。这是和以前的完全不同的模式。一个人之所以去获取那个信息,更多通过互动。我转发篇文章,因为是她的朋友所以我也转发。

  这次重构是如何进行的?

  那么这次重构,我是以2007年为标准。虽然2003年就开始了,但真正成为具有完整逻辑结构,并且有进化途径和方向的,是以2007年facebook开放平台和2007年出来个和互联网关系不大的iphone,两者异曲同工,都是一个平台,开放第三方应用。以这个为标志。它的冲击演变到,北京现在最红的是什么?iphone和ipad。敢加价到6000多(元)。弄的联通都急了刚出个禁令,工信部出来说你这侵犯了什么权利。弄成了个时尚事件,一个社会事件。我是以这个为标志的。它首先是将大众热点分解成小众偏好,甚至个人选择,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精准传播能力。我估计今天来听我讲的人品味都不低,让我站大街上说,可能讲一天有一人站上来说这人疯了。所以那种大众传播方式很有问题。今天来这儿的过程就是这么个过程,我信赖这个平台,叫思享家。然后思享家的人我估计都识字,要不怎么思享呢?然后有些人还正好面临着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所以大家就来了。

  所以你会发现这种关系传播,原来他就是思享家的用户,或者是财新网的读者,或者知道胡舒立的名字,这是一层信任,在这个信任基础上再传递一个消息,信任成本降低了,因为我信财新, 他们举办的活动大致上不会太离谱。将新闻生产和传播更加实时互动和累积延伸,将信息传播从文字和语言,扩大到人们的动作、姿态和环境等更广阔的范围。这点儿意思你们谁用新浪微博应该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我个人从理论上是看不起twitter的,但当我用了微博后还是有些新体会。那种实时性,那种节外生枝,一个问题上各派各党来跟你辩论,产生了很多意外。比如陈志武教授我原来挺佩服他,但是我们不认识,我们现在在网上是兄弟,互相支持,一块儿痛骂郎咸平。将信息传播、人际推广的信息渠道合为一体,降低了渠道开拓和维护成本,增强了渠道的强度、粘性和产出价值。当我说我和吴传晖是朋友的时候,没有说我们只能讨论阳春白雪,我们还讨论过美剧,也许还讨论下今天冷不。一个渠道被多用途使用的时候,这个渠道显得格外重要。正在发生的是,正在成为网络的主要入口和生活地,也促进了网络业的第一次劳动分工。很多人很严肃的说,他现在已经不去新浪看新闻了,虽然他上新浪微博。为什么?因为他关注了足够多元化的人,看他们的信息或转载,够了。不是干这行的人,一天获取公共新闻不超过15分钟,已经够了。

  这次重构对互联网产生什么深远影响?有何不足?

  这次网络重构,很大的一点是,在此之前互联网别管你做大网站小网站,我们在网上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一个地址,我们是平等的。这种混沌状态就相当于人类在原始状态下劳动没分工,一块儿打猎,意思是一样的。终于到了一次规模化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以facebook和苹果为代表的,实现了第一次劳动分工。所以当我去见新创业公司的人来找我,我第一句话就问:你要二选一,要么做平台,要么做应用,一开始就得定位。我们劳动分工了。全世界可能有3-5个平台,中国自己造了5-6个平台,仅此而已。80%的用户会在这5-6个平台生活,你个人还要做个平台来忽悠人,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facebook出现,是把互联网2007年以前的成就归零了,重做。类似的革命是苹果iphone把2007年以前的手机归零了。因为这次革命没完,所以我不知道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问题可以解决。我说几个可能会永远存在的问题,第一个,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界限还很不清。我们这里面很多模式,myspace模式和facebook模式,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叫结交新朋友,一个叫老朋友互动。当你同时又可以结交新朋友又可以和老朋友互动,就会出现一个新朋友他有没有资格进入老朋友圈。你把他当老朋友对待的时候他可能-听到一些我不愿跟外面人说的话。可不让他进来,信息怎么传播?第二条,对隐私权的保护和对商业利益的冲突,这个讨论也很激烈。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对你在互联网的动作一一记录的。

  

责任编辑:周勇 | 版面编辑:运维组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