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中国经济学界的双子星

财新记者 黄蒂 2011年12月20日 18:21

老一代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殊途同归的人生轨迹

  黄蒂 主持人:

  欢迎收看影音纪事。孙冶方、薛暮桥都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们都曾做过中国经济部门的首脑,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创始人和带头人,也都是国民经济的决策者。更加鲜为人知的是,百年前两人都生于无锡的玉祁镇,是远房的堂兄弟。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经济学界的这对双子星。

  解说:

  无锡北郊的薛家是一户大家族,孙冶方1908年出生在玉祁镇,薛暮桥出生在稍南一点的礼社镇,比孙冶方大4岁。按辈分,两人是叔伯兄弟。

  孙冶方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11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底,孙冶方与陈翰笙、薛暮桥、钱俊瑞等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中国农村》月刊。1949年5月上海解放,孙冶方先后任上海军管会重工业处处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兼上海财经学院院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等职。在工作中他接触了大量的实际经济问题,深感到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一些经济政策存在严重弊病。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孙冶方是个对原来1950年代,按照苏联的体制运行的模式进行比较深刻批判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两位(孙冶方与薛暮桥)在中国经济学界各有所长。改革开放前,孙冶方对传统体制的批判,比较深刻。

  解说:

  1956年11月,孙冶方写下了著名的论文《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批评斯大林把价值规律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对立起来的观点。理论界中他第一个站出来不遗余力地批判苏联体制,第一个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出系统的质疑。粉碎"四人帮"后,肃清陈伯达、张春桥的"供给制"、"资产阶级法权"等谬论,他的批判文章影响广泛。孙冶方以他的理论勇气和人格魅力,在打破迷信、解放思想方面,所起作用巨大。老经济学家赵人伟说,对传统体制弊端的分析和解剖,孙冶方的贡献甚至超过了顾准。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应该说孙冶方对传统体制批判是最尖锐的,当时和他同时的还有顾准。顾准对市场经济提的比较明确。认为社会主义应该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价格的掌握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这点上顾准是走的最远的。但是因为顾准原来是搞会计学,不像孙冶方,孙冶方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的。所以他一套理论体系,特别是传统体制,孙冶方提出整套的对传统体制的批判。

  解说:

  孙冶方与薛暮桥两个人同是做学问,一个着眼于批判,而另一个更多的时候是着眼于建设。孙冶方曾经自比牛虻,他熟悉经典理论,能及时发现现实世界的错谬之处。平日里,孙冶方是一个会生活和热爱生活的人,性格好动,爱好文学,看过不少文学名著,研究过鲁迅杂文。孙冶方的经济论文,文采飞扬。晚年在病榻上写成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二十年翻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保证》,充满了雄辩的才情。

  薛暮桥性格沉稳,内敛,是一个古板的专业工作者。除了关心政治,薛对其他领域很少发言。薛暮桥熟悉并领导实际经济工作,他做学问更着力于建设。他主持创立了新中国的统计体系,主持建立了我国的物价管理制度。1970年代末,他就提出准许待业青年自找就业门路,支持乡镇企业,鼓励长途贩运;80年代,他深刻论述了我国必须实行商品经济,并系统地提出了财税、金融、价格、外贸以及国有企业等体制改革方案。比起其他学者,薛暮桥具有天然的优势:新中国成立之初,薛暮桥即担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首任统计局局长;和其他官员相比,薛暮桥又多了专家的思维和探索的精神。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1983年,孙冶方去世了。那么薛暮桥是改革开放以后,他接过接力棒,对传统体制反思的特别深刻的一位。因为他原来是经济部门领导人。等于是传统体制里头经济部门的领导人,又是理论家。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非常倡导市场取向的改革,对原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主张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最后他主张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跟后来中央1992年的决定是完全一致的。

  解说:

  1979年8月,孙冶方在得知身患肝癌已到晚期时,在经济研究所的大力帮助下,坚持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论》大纲二十余章。从这以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先后写出22篇论文,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中的紧迫问题,系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包括以前对传统体制的批判,写的一些东西。当时我们经济所一些人都帮他一块看,一块儿参与讨论,但主要是他的意见。

  解说:

  1983年2月22日,带着铮铮铁骨,孙冶方离开了人世。他的遗言写到:“我死后,我的尸体交医院做医学解剖,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不开追悼会。但不反对经济所的老同事,对我的经济学观点,举行一次评论会或批判会。对于大家认为正确的观点,希望广为宣传;但同时对于那些偏颇的,以及错误的观点,也希望不客气的加以批判,以免贻误社会。”

  1983年6月,为了纪念孙冶方,弘扬他的精神,由薛暮桥、徐雪寒等55位著名经济学家发起成立了孙冶方经济学基金会。这些倡议者用他们多年微薄的积蓄,甚至当时刚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落实政策补发的工资,作为孙冶方基金的启动资金。当时薛暮桥还提议:孙冶方搞了这个基金会,以后我们其他人就再别搞了,我自己表态,以后绝不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奖。有经济学家感慨:如今的经济学门派很多,有些会你出席了,他就不出席,也只有在纪念孙冶方的旗帜下,才能把这么多不同门派的经济学家聚到一起。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所以他们两位在中国经济学界应该说是影响最大的。我们在50年代以后,我们那时候年轻。当时认为中国经济学界有四大明星,薛暮桥,孙冶方,许涤新,和于光远,孙冶方和薛暮桥都是4个里面的其中2位。

  黄蒂 主持人:

  经济学是一门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真理”的学问,昨天的“大师”常常是今天的“小丑”,明天又很有可能成了“先知”。各种各样的经济学体系、观点、理论是很容易被时代和社会从吹捧、盲从到嘲讽、诟病最后抛弃。但中国百年近代史中依然有些人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忘掉的,他们作为人的本色依然会熠熠生辉。感谢收看这期影音纪事,再见。

  

责任编辑:周勇 | 版面编辑:冯仁可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