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京剧在台湾

2012年06月21日 15:40

有着怎样的过往,又面临着怎样的未来?

  京剧在台湾也叫“国剧”。1949年,中国国民党撤离大陆,一些京剧演员和票友也随之来到台湾。从此,京剧开始了在台湾的历程。而今,60多年过去,这一中华国粹在台湾有着怎样的过往,又面临着怎样的未来呢?

  说到京剧在台湾,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一名京剧青衣演员顾正秋。1928年,顾正秋出生于中国南京。1948年11月,年仅20岁的顾正秋应台湾邀请,率剧团赴台演出,而这一演就是五年。

  台湾国光剧团艺术总监 王安祈:

  那五年,我觉得她几乎把京剧艺术的生旦净丑全面的艺术展示给台湾的观众,那五年,算是相当不错的五年。可是,也就是说,主要也就是靠顾正秋这个优秀的演员以及她的其他的搭配。

  五年间,顾正秋除演出传统戏外,还排演了《董小宛》《香妃恨》《银屏公主》等新戏。和她同一时期演出的还有胡少安、张正芳、李金堂、于金骅等许多当时优秀的京剧演员,顾正秋曾被誉为“台湾梅兰芳”。1953年,顾正秋和她的剧团遭变故而解散。

  与此同时,台湾各个小剧团开始相继整合,最后归并为陆光、海光、大鹏这三支国剧队。由于实力雄厚,人才济济。演出时,剧团常常是爆满,当时年仅五岁的王安祈也开始跟着大人们一块去看京剧。王安祈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她登台演出的时代,观众年龄层已经展现老龄趋势。当时去看戏的人大她20岁的已经算很年轻,而这种情况30年没有变化。

  台湾国光剧团艺术总监 王安祈:

  台上的很多演员,年轻的演员他们会觉得,观众给我拍手的时候我很高兴,每天谢幕的时候观众给我鼓掌我很高兴。可是,我鞠了躬抬起头来,我就觉得很疑惑,为什么台下的观众都是我的叔叔伯伯,我的爷爷奶奶辈。为什么没有我的同龄年辈的,甚至我希望比我年龄小的,可是为什么一直没有。所以,演员自己站在台上就有这样一种忧虑,有这样的焦虑。

  这个时候,一些梨园新秀因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而转入其他行当。1979年,著名京剧艺术家郭小庄大胆提出了新戏剧风格,开始创办“雅音小集”,为当时的台湾京剧界注入一阵清风。“雅音小集”在继承京剧的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现代歌剧、舞剧的灯火、景物、造型等运用到京剧的表演艺术中,以增强戏剧气氛,渲染舞台情境。

  1986年,黄兴国创办了“当代传奇剧场”,引起了台湾京剧界的又一次巨大震动。在“雅音小集”的基础上,“当代传奇剧场”将西方戏剧作品移植到京剧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把莎翁的《麦克白》改编为《欲望城国》,并赴英国演出,一举登上国际舞台。

  “雅音小集”与“当代传奇剧场”的出现,成功地将话剧、电影、舞蹈等表演形态引入京剧,为京剧在台湾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台湾陆光、海光、大鹏三支国剧队与飞马豫剧队组成国光剧团,成为如今台湾地区惟一的一家公立京剧剧团,与台北新剧团、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台湾京剧团新态势。

  这出正在排练的戏,名叫《百年戏楼》,是国光剧团最新创作的一部新剧。《百年戏楼》以20世纪男旦盛行、海派京剧和样板戏三个时代为轴线,以戏中戏的创新舞台构架,深刻刻画了百年来京剧艺人所面临演绎形式的突围及之间的情感纠葛。

  《百年戏楼》导演 李小平:

  这戏的创作思路其实是寻着我们在台湾从事京剧行业的人的情感基调。因为,我自己大概学习期不觉得,但是到了成长期之后,我的印象始终是,哪怕我到内地去演出或者学习,会被人质疑台湾有京剧吗?那我们以一个台湾京剧人的情感来想到,其实,这个历史的某一些变迁等于这个历史的某一些变迁。

  相对传统戏,在《百年戏楼》里面,观众可以同时看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子。而对于演员来说,表演则更趋于生活化。

  《百年戏楼》演员 盛鉴:

   我觉得是很大的不同,因为传统(京剧)里面功法很讲究,四功五法,那我们现在是化掉了,放在生活的片段了,所以就不能有那么浓的戏味。可是要有的时候,必须要有,因为譬如说我们在练功的时候,在戏里我有一段练功的场景,是必须要有这么浓的戏味。除此之外,就变成要生活化的一个表演。

  说到这种变化,在国光这些年的创作中,有一部戏不得不提,那就是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金锁记》。《金锁记》大胆运用现代戏剧和电影表现手法,演化出了华丽而苍凉的“张爱玲的世界”,至今已在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地演出了数十场。而近年来,台湾各大京剧团也不断推陈出新,新剧创作进入了繁荣期。仅国光剧团,每年都有一到两部新剧产生。

  台湾国光剧团艺术总监 王安祈:

  我觉得,京剧应该是文学创作,绝对不是博物馆里的展示品。博物馆的里展示品是前人的文化资产,可是今天的人,今天21世纪的人,今天21世纪台湾的人要展现京剧在台湾的一个特色。那我们能掌握的特色,就是我们或许有一种对文化追求的企图,我们的演员,他除了嗓子好之外,他也有创作的企图跟勇气,那我们想要创作的就是一个文学作品,一个动态文学作品,等于张爱玲活了,张爱玲活在舞台上一个动态文学作品。

  由于京剧在台湾地区的基础太薄弱,加上京剧人才的培养青黄不接,如今,传统意义上懂戏的京剧观众在台湾已经越来越少。作为京剧《金锁记》编剧,王安祈的创作理由也在于,她希望能强化京剧的文学性,借张爱玲打造“京剧的文学剧场”,从文化层面推广京剧的新尝试,从而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台湾国光剧团艺术总监 王安祈

  以国光的戏来讲,我们吸引的是年轻的观众,我非常希望我们的观众有一大部分是第一次来看京剧,如果我们的观众都是对京剧很懂的人,我觉得我好想没有打开观众层面。如果我们每一次的戏都有一些是我第一次来看,那我就吸引了很多第一次来看戏的人,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王安祈说,戏曲是一个以演员为中心的艺术,目前台湾地区仅有台湾戏曲学院这唯一的一所专业戏曲院校,京剧人才面临断层的窘境。她期盼,随着两岸之间文化交往的不断加深,两岸京剧界在师资、演员方面可以加强沟通,共同弘扬好京剧这一文化国粹。感谢收看影音纪事,我是许菁,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周勇 | 版面编辑:李禹谖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