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17:15 记者 袁新
胡舒立、张志安探讨网络时代纸媒与电视的发展趋势
【解说】随着新媒体伴随新技术的高歌猛进,以纸媒为首的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包括《新闻周刊》《基督教箴言报》在内多家美国知名媒体放弃印刷版,改为互联网媒体。今年8月,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也被亚马逊老板贝索斯收购。中国传统媒体的危机来得稍晚,但形势已相当严峻。据2013年中国报刊广告投放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市场规模整体跌幅12.6%,近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包括第一财经旗下《好运Money》在内的多家杂志已经停刊。刚获证实的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合并,也被外界视作“抱团取暖”。
最近,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来到南方电视台,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围绕传统媒体转型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
纸媒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如果用悲观或者乐观这样的话,我非常的悲观。但是,我并没有完全地失望。我觉得,作为纸媒这样一种载体的传统媒体,它肯定是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后的纸媒,纸媒载体上的这种新闻内容,可能是一种补充的阅读形式。今后的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可能主要在电子屏幕上读这份报纸。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整个的新闻业的成长,就内容方讲,还是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新闻业,高质量的新闻,还是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需求。因此我觉得在长期,仍然会是一个求大于供的局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张志安】我觉得不完全同意。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既不是过度悲观,也不是过度乐观。我觉得如果从全球的趋势来讲,根据我的研究,将来的报纸可能会变成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就是,这个纸质不见了,变成一个小型的新闻网站;第二种,就是它移动化了,变成移动的阅读产品;第三,还有少部分的报纸,它提供深度咨询,它追求思想、文字和视觉之美,它可能变成艺术化的知识生产的一种产品,那个纸质的媒介在,但是它可能并不是完全提供硬新闻为主。那么,这个是从全球的规律来看。
但在中国其实还比较特殊,因为我们当中,我们知道我们有一块报纸——党报、机关报,它承载了宣传喉舌的这个作用,我相信,国家、政府可能很长时间不会让这个纸质的媒体消失。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我看政府现在很重视网站,现在很多重要的新闻发布,是直接在微博上或者是在自己的网站发布。所以我就想,官方也知道用什么方式最快,这个就是技术的能力,也是市场的表达。
【解说】在互联网时代,公众逐渐习惯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对深度报道的阅读,需求和耐心都在降低。
深度报道还有没有价值?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张志安】我们讲,受众有两种,一种叫informational citizen(信息受众),就是你是信息受众,你知道的多,但你未必想的多,你也未必理解。还有另外一种受众,informed citizen(知晓受众),就你必须是知晓受众。那么,知晓受众如何培育,就不仅仅是让你知道,而且让你思考,我觉得这种功能在当下其实更多的是传统媒体在完成。另外一个,我还想结合国情来讲,就今天在中国真正拥有独立采访权,并且愿意花高成本、高质量去采写新闻的,还是我们传统媒体在做。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或者说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它的呈现平台可以改。所谓的转型,就是说你最主要的呈现平台在哪儿,这是一个平台的转型。但是就内容的提供来讲,我觉得中国不存在,已经像美国一样,很多人要下岗,很多真正的好记者不得不去改行,我觉得中国不到这种程度。在中国还是长期的稀缺状态。关键是我把这些好的新闻、深度的新闻花钱来调查,这些东西都放到新的、一个大家愿意看的平台上。
【解说】如果既要做出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又想实现盈利,就肯定要提到美国的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其实,《赫芬顿邮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报纸,而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它不依赖庞大的采编队伍,而是依靠各行业专业人士的力量,向读者提供更具专业性的评论和意见。它早在2010年就实现盈利,并于去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赫芬顿邮报》的成功经验对纸媒寻获新的商业模式有借鉴意义吗?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Huffington Post(《赫芬顿邮报》)这个模式,实际上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我们并没有看见全世界还有第二个。第二,它是不能替代的,Huffington Post不能替代《纽约时报》,不能替代Reuters(路透社)。我去年1月的时候,在达沃斯曾经跟Huffington本人有一个午餐。她就站起来说,我们通过这次筹资的钱,我终于在12个国家聘请了12个记者,我有了记者站,开始给我的作者一些稿费。然后,路透社的总编辑站起来说,我们路透社和汤姆森合并以后,专门在公司宪章上写了一句话:在世界上任何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路透的记者必须在现场。他就是觉得,新闻的生命在于它在现场的这些记者的存在。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张志安】传统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你用不到那么多人来生产那些那么重复的新闻,所以你首先要裁员,我觉得这是必须的。第二个,就是你要重新来定位你的这个用户,就是你的用户在哪里,原来不在你手中,你只是发行,订了你报纸,但是他并不是真正你的User(用户),所以你需要重新来细分,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移动化的平台、互联网的平台,把他们重新聚集到你的手中,所以你重新要把他们从大海里面,引到你的池子里来。第三个,就是你的这个盈利的模式的改变,传统中的广告的盈利模式,恐怕确实是比较单一。现在有一个观念,就是要把新闻信息化,新闻里面的信息给找出来。第二,信息要产品化,就是信息要好的产品来推送给你。产品要服务化,你要真把它对于用户的核心的价值给挖掘出来。
【解说】如今,与纸媒命运相似的是,还有传统电视台。近日,广电总局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调查显示,一些地区电视机开机率已下降至3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移步视频网站,随时随地多屏收看喜欢的节目。除了正版引进欧美电视剧、时下最火爆的综艺节目等抢夺用户,视频网站也开始纷纷尝试自制剧、微电影,撬动电视产业的江山。
你还看电视吗?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张志安】我看电视,而且我看得比过去多了,我现在非常沉迷微博,也做微信,可是我看电视比过去多,为什么呢?因为我追几档节目,但我不追电视剧,我一个追新闻节目,另一个我会追时下比较火热的选秀节目,因为它确实给我带来快乐。但是我看电视习惯跟过去不一样,以前我只看电视,我就盯着电视看,现在我在看电视,我在玩手机,我也在上网,我会方便处理邮件,所以我发现电视变成了一个伴随的媒体,不仅仅是单一的、我盯着它看的一个媒体。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我原先比较爱看电视剧,现在已经决定不怎么太看。但是我发现电视还是有一个功能,我在什么情况下看呢?就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电视作为一个家庭共同用的、共同娱乐的东西,小朋友看小白兔,可能是好几个人一起看小白兔比较高兴,我觉得家庭共同的形式还是一个不可取代的。
【解说】尽管未来看电视的习惯不会消亡,但观众的流失使得电视台的广告价值不断下降。2007年至2012年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
电视台只能坐着等死吗?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悲观的理由,我觉得如果电视台稍微有一点点衰落,就是广告少一点,大家都挣一点钱。因为竞争不见得是坏事,这种竞争使你这个行业变得更好,使你这个行业竞争变得更充分,还是说竞争直接把你打垮,这是不一样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张志安】将来盈利模式的转变来讲,我觉得电视确实要改革。比如说一个台里不需要那么多主持人。第二个,主持人的工资必须改革,我看国外的电视节目,尽管我不专门研究电视,我发现一个好的主播或者一个好的明星化的节目主持人可以养活一个频道所有60%-70%,将来你的年薪到几百万,我觉得是未来改革的趋势。第三,如果台里付不了你这个工资的话也没关系,像舒立讲的,现在你看杨锦麟,我觉得有很多电视媒体人他们也开始转向互联网,你将来在网上做一档节目一样受欢迎,我觉得你一样可以活得很好,所以不必为电视担心。
相关推荐
要闻2013-10-17 16:51
商业2013-10-17 09:22
快评5分钟2013-10-15 18:07
要闻2013-10-14 07:32
实时报道2013-10-12 17:47
要闻2013-10-11 10:13
最新视频
短视频12-20
短视频12-18
短视频12-18
短视频12-16
短视频12-04
商旅对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