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光远远行

2013年11月01日 09:28 记者 丁锋

追忆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

  【财新网】(记者 丁锋)【主持人】2013年9月26日,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于光远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在理论界,于光远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改革开放经济理论奠基人之美誉。在生活中,他提携后辈、爱护新人,是很多人的良师益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爱琢磨新鲜事物、一生勤奋好学,求索不止。今天的节目我们就要和您一起了解于光远不平凡的一生。

  【解说】于光远,原名郁锺正,1915年出生于上海。7岁起,于光远便开始大量阅读家中藏书。年轻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1932年,于光远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并在两年后转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不过很快,于光远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变。

  他在自传中写道“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我于1935年底投身到“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成为我惟一的选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彻底放弃了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的梦想。”

  【解说】自此,于光远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探索。抗战中,他曾辗转全国多个地方进行党的青年工作,并前往延安进行社会科学调查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建国后,他先后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和国家科委副主任。在此期间,与他人合作出版了《政治经济学讲座》《政治常识读本》等重要理论著作。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 保育钧】光远同志是我们理论界的“国宝”,他早期学物理,参加革命以后研究社会科学,在政治经济学各方面贡献很大。我们许多人读的政治经济学的书都是他和苏星编的。我们在大学里读书,《政治经济学》,主编于光远、苏星。因为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叫政治经济学。

  【解说】十年“文革”结束,中国面临新的历史关头。1977年,邓小平复出主管科学教育。同年,于光远受托筹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并兼任所长,后重新兼任国家科委副主任。1978年,中共高层开始酝酿更加深刻的变革。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 保育钧】光远同志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中央工作会议过程当中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帮助小平同志起草了三中全会的讲话。这个讲话原来是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记述的时候,小平同志一个讲话,觉得很好,大家觉得很好,干脆三中全会主旨讲话就是他讲。这个功劳,光远同志领衔。耀邦同志协助小平同志找人来起草稿,光远同志被请到小平家里去,小平给他讲,他把小平讲话的记录给记下来,要点记下来,不到两三天,把它写起来。这方面是很大的功劳,这是一,在批判“两个凡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功劳很大。

  【解说】根据保育钧的回忆,虽然不太为人所知,于光远在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也参与提出过不少的建议。1984年之后,中国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推进,于光远再次站在经济体制改革决策的前沿。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 保育钧】这么一个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能够转到改革开放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问题,来给中央提建议,他功劳很大。

  【解说】“著名经济学家”是于光远最为人所熟知的头衔。然而,生活中的他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杂家。中国社科院在介绍这位早期的院领导时称,“他还对中国诸多交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例如自然辩证法、国土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学、未来学、休闲学等。”于光远的博闻广识可见一斑。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 保育钧】他很聪明,他也很爱玩。出国去他不买别的东西,只买玩具,他非常喜欢各种玩具。电动的、机械的玩具,他从玩具中悟出好多道理来。

  【原《方法》杂志助理主编 李可】于老懂得非常多,我们很有这个体会,经常是他跟不同领域的人接触,到外地和不同地方的人接触,都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而于老都可以讲出一些非常有见地的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他始终不让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的思维停下来。刚才说呢,他之所以每天要看书看报看资料,要写作,要和来来往往的朋友交谈,有的时候,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到外地走一走,看一看,都是让外面信息来刺激自己的大脑,促使自己在思考,在分析,在研究。

  【解说】凡是与于光远有过接触的人,都会对他的机智印象深刻。这种机智和他的勤于思考分不开。于光远一生著作无数。在庆祝于光远从事学术研究50周年之际,曾有人将他在50年里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专著以及重要的讲话整理归纳,仅目录索引就有数十万字。

  【原《方法》杂志助理主编 李可】于老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就是胡绩伟,原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应该说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八九十岁写了很多东西,出了很多本书,但是他就说,他由衷地钦佩于老的勤奋。早些年,他们一起到外地去,那个时候还不是坐飞机,他说他跟于老在火车上早晨天刚刚有点亮,于老在卧铺上起来一翻身,第一件事,就是从枕头边上拿出笔拿出纸来写东西,起来就写,一直写到别人请他吃饭。

  【解说】于光远晚年一直保持了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头。只要身体允许,他每天都会阅读、写作近三个小时。按照李可的回忆,于光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坚持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离休之后,于光远先后有《碎思录》《古稀手记》《细雨闲花》等文集问世。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 保育钧】年事高了以后,社会活动少了,但是他每年都坐着轮椅出去搞调研,勤奋好学。他会用电脑,每年年底、春节之前都给我们写一封信,各位亲友,我今年做了哪几件事情,都自己打出来,打出来发个EMAIL发到各个信箱。

  【主持人】在2005年首届中国经济学奖候选人资料中,推荐人对于光远的评语是:他是一个兼有着深切的社会关怀和深切的学术关怀的经济学家,在他的学术活动中,总是试图寻找二者间的支点,来确定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我是张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张岚 | 版面编辑:王学武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