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16:08 记者 林栋
可以编制各地区的行政审批指数和市场负面清单指数,度量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财新网】(记者 林栋)【主持人】既然当前所有的关切,都指向了“改革能否落实”这个话题,接着我们就来聊聊让政策落实有没有什么办法可循。在本届财新峰会“开启改革新征程”分论坛上,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在新的一年,政府必须以改革的实际行动,推动社会形成改革共识和行动。一起来看。
【解说】距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改革的部署,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社会上评价普遍颇高。研究者们在领会消化其内涵,市场反应也从最初的大幅波动,转向了对后续执行情况的关注。在第四届财新峰会上,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达了一名市场人士的担忧。
【独立经济学家 谢国忠】建立市场经济,核心是政府的改革。这个改革非常困难。因为中国的政府最近这十年扩张非常快。如果这个扩张的速度不能有效的得到限制,改革要朝前走,是会很困难的。
【主持人】谢国忠说,市场的第二个担心是中国经济的需求,政府和国企占大头,不一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如果要在2020年建成市场经济,政府的需求和国有企业的规模必须得到限制,应该以家庭和民营的需求为主。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跨出第一步?多个方面的改革政策同步落实,也许才能真正收到效果。对此,中央汇金的副董事长李剑阁也点出的正确执行政策的重要性。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李剑阁】比方说关于医疗卫生改革。10月14日,我想也是作为一个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先导性的行动,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健康产业产业”的决定。但是,我这两天听说,有的地方政府就匆匆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把国务院关于健康产业文件的所有可能给民间、社会资本或者社会各个方面参与产业的机会,全部都给封死。所以,上面文件是很好的,国务院文件是很好的,但是下面很快发一个文件,把所有可能做的事情停下来。
【主持人】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要突破既得利益方已经感觉舒服的状态,必然会引来强大的阻力。对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提出,必须改变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让他们主动改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80年代,邓小平说“谁不改革谁下台”,这是负激励;另一方面,谁能推动改革,成功的推动改革能提拔,而阻碍改革的就不能提拔,这些都是激励。过去地区间攀比GDP,攀比投资,受到很多批评。但是,我们可以变地区竞争为正向的激励。今后,应该比政府职能转变。比如,可以编制各地区行政审批指数和市场负面清单的指数,用以度量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主持人】通过公务员作为职业的受欢迎程度,来衡量改革是否开始见效,也许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观察角度。这背后,正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与市场各自归位,这一改革深化的程度和力度。
相关推荐
短视频2013-12-20 13:56
公告板2013-12-20 09:32
闭幕主题演讲2013-12-19 20:07
第四届财新峰会:启动全面改革2013-12-18 15:01
公告板2013-12-18 14:09
第四届财新峰会:启动全面改革2013-12-18 12:59
最新视频
财新时间 / Who's time02-26
短视频02-25
短视频02-25
短视频02-25
THE LINE 城市新生活02-22
短视频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