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财新峰会】蔡鄂生: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之路

2010年11月06日 18:27

尽管全球的银行市值前几名都是中国的银行,但能否可持续,怎样才能可持续

尽管全球的银行市值前几名都是中国的银行,但能否可持续,怎样才能可持续

  刚才主持人讲的题目,从我们监管来讲特别是银监会这几年所做的工作,我在这儿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们的网站上面的信息非常多,而且现在从银行的表现来讲,大家也知道,第一、第二,前几名有中国多少家银行,也用不着我去说。在现在这种情况,我们的事情能否可持续,怎样才能可持续。

  另外,美国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大家会说各种各样的原因,到底是哪种原因没有权威的说法,但是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可以考虑,我们现在不要老从很高的地方去看事,应该从最基础的东西看事。

  我长期做监管,老有一句话“守住底线”,什么是底线?搞银行监管金融机构本身就有风险,有风险就会暴露,风险应该是金融的特征,出系统风险还是出单体风险,还是一个业务出现问题呢,比如说呆账、坏账。在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欧美的金融危机是什么因素把这个最敏感的东西给激发出来了,让它变得不可收拾,是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这样,在未来的过程当中,风险依然是会伴随着我们一直走下去。如果是这么看问题的话,我们的监管也好,我们机构本身的发展也好,到底应该怎么来把握这个问题,可能就是很关键的了。因为任何一个事情不可能是单体的,必然的事情通过偶然来发生,但是一定有必然性在里面。

  现在老说怎么去应变,实际上我们天天都在应变,只不过每个人或每个机构对变化事物或者在应对这些问题上采取的对策、方法是不太一样的。现在最大的变化应该在于和以前相比而言,我们所处的地位不一样了,全球化以后我们的位置不一样了,如果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我想就能够处理好你身边环境的变化,如果把你估计过高了,肯定有问题,因为你手艺没到,如果把自己估计太低了,那可能就会丧失机遇。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按共产主义的话来讲,就是“没有救世主”,没有任何的参照物了,全得靠我们自己去走,但是我自己去走又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站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的人文、地理、经济、社会来去走,而是要站在全球的视角来去看问题,来去找你要突破的地方。

  银监会这几年之所以采取了很多高标准和要求,而且现在我们提出来的有些指标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巴塞尔III的要求,但是这也并不说明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具有这个能力,也具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把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再提高,把拨备覆盖率的要求再提高,流动性的要求指标在提高,因为我们现在能做到。但是这个指标是不是完成以后就能够应对可能或者就要发生的系统性风险?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思考。

  

版面编辑:运维组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