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财新峰会】常振明:“走出去”经验与教训(一)

2010年11月06日 19:14

中国企业“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人才储备不足,此外,政策还有很多障碍

中国企业“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人才储备不足,此外,政策还有很多障碍

  常振明: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谢谢财新杂志的邀请。今天的题目是关于投资和贸易的问题,因为本人是从企业来的,关于投资和贸易的问题讲的稍微微观一些。投资和贸易的新趋势,我先讲一些宏观的内容,因为时间有限,所有的题目就不再展开了。

  大家都知道国际资本的流动的新趋势很明显,新兴国家从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输出国,按照去年IMF的统计,在资本输出中,中国是第一位,中东是第二位,中国占国际资本输出的17.5%。

  这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资本的输出主要是向发达国家,而输出主要的地方是资本和资产的投资,比如债券、股票等方面的投资。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这是一个趋势。

  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制定当中,主线是强调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希望能够通过转变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转变经济结构,原来是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以出口为主,现在是进口和出口为主,原来是引进外资,现在是引进和“走出去”,“走出去”,中国的企业到海外投资,也是一个将来的趋势。

  我们作为一个企业,主要承担着“走出去”的功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都谈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中国除了增加我国的内需之外,“走出去”是一个必由之路。现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吸收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投资。我去过很多发展中国家,钢铁、水泥、粮食的价格,以及生产能力是非常迫切需要加强和进一步建设的。

  我们最近到非洲几个国家去考察,玉米比中国玉米价格高几倍,水泥、碎石等建筑原材料价格都非常贵,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很多的机会。现在中国海外投资的一些现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按世界银行的分析来说,主要有五个因素。一个是外汇的限制,一个是行政程序的审批数量,一个是办理程序所需的时间,一个是有限的资金来源,还有一个是合规的成本。在实践当中,我们认为中国“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人才储备不足,另外是政策有很多障碍,比如行政管理审批过于繁杂,行政管理体制政出多门。

  本公司,中信集团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集团,现在有两万多亿的资产,31年前成立的,当时是邓小平同志倡导,荣毅仁先生创立的公司,当时成立的目的是“三个引进”,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三个引进,我刚刚说过,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引进也应该有所转变,不但要引进,而且还要输出。

  我们这个集团海外业务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了,目前海外营业收入占整个集团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37%,将近113亿美元,利润总额有16亿美元,占全集团利润总额的28%左右。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为海外的所在国提供了五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交纳将近五亿美元的税。我们的海外投资主要是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海外的直接投资,能源和资源类,包括其他类的直接投资。

  比较大的项目,现在是澳大利亚的磁铁矿,还有一个项目是哈萨克斯坦的卡拉赞巴斯油田,还有澳大利亚的煤矿,铝的投资等等。还有一部分海外业务,是海外工程承包的项目,大工程主要在阿尔巴尼亚高速公路、安哥拉、巴西、危地马拉、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总的合同金额是170亿美金,比较大的就是阿尔巴尼亚高速公路和安哥拉的社会住宅项目,还包括巴西的火电厂。“走出去”中,我们有一些经验,我们培养了一批人才,跟所在国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

版面编辑:运维组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