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思享家沙龙】互联网的三次解构与重建(一)

2010年12月15日 08:14 财新记者 黄蒂 实习记者 卓星

互联网在1997年至2003年进行了第一次解构,2000年开始重构,门户网站兴起

互联网在1997年至2003年进行了第一次解构,2000年开始重构,门户网站兴起

  如何定义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一次解构?

  按照我的理解,互联网历史不长,在20年左右的历史上,干了三次解构的事儿。第一次大概是97年到03年左右,97年大概是雅虎有点儿模样的样子,97年新浪还不是门户呢,是论坛那样建起来的,它的完成指标是在下一次解构时。

  97到03年,是怎么解构的?传统媒体无论书籍报纸音乐,放进来一个绞肉机,粉碎机,首先把不同平台上的信息把它和介质脱离,数据化。这个事儿我记得很清楚,80年代初我就去美国了,看着美国怎么样把过去的历史上的档案统统电子化,存在数据库里面。数据化完成之后,有了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让这些数据流动起来。

  再一次新闻类的聪明办法,把同类的放在一起,然后给一个名字,这个叫体育,那个叫财经。于是就出现了类似新浪这种门户。相当多年,互联网主要的服务是以传递信息为主。这次解构大概经过了五六年的样子。

  这次解构对普通读者带来何种影响?

  这次解构发生了什么?《21世纪》、《中国企业家》、《财经》杂志,到了我这儿统统归类为财经。无论你怎么精心包装,到我这儿就分类别到不同的频道当中去。这一次是真正的一种解构。对读者来说,他不关心信息源,他只关心内容。

  互联网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第一次重构?

  我把第一次重构定义在2000年,将过去依托于不同介质的媒体统一成网络媒体。他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把其他介质转移过来,这个过程目前不完全以消灭其他媒体为代价。第二步重构的是将不同综合信息源打碎重组为不同主题类型的频道。这比刚才深刻。将过去相对昂贵的信息变成相对低廉的信息。除去上网费,省去了订阅费。变成了一键式享用。将过去受地理时间限制的传统传播转变为实时全覆盖新型传播。互联网经营方式在传统上不可行在哪儿,过去发现一个规律,过去是没有1000万点击率,别提广告生意。现在恐怕提到3000万左右了。点击率太少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

  只要你点击,我就有本事把海量的点击数转换成相当数额的广告收入,前提是海量。这次重构05年达到高潮。因为05年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还是新浪,世界最大的还是雅虎。05年以后,就不行了。

  第一次解构和重构对互联网本身带来哪些挑战?

  第一次解构重构带来挑战。第一次是海量信息带来选择成本增加。这个成本不仅是新浪编辑的成本。他要挑一二百条放网上。比较要命的是用户端。普通用户会发现,比如新浪体育的中国女排,你要想找到中国女排,要点六下才能见到。铺天盖地是中国足球。02:19剪辑02:30首页巨长,我基本上下滑一屏就不看了。一堆琐碎的消息。于是首页长的无比。这都反映到成本提高。另外,选择背后你是有假设的,点击率最高的放首页。其结果是同质化极其严重。新浪、网易、腾讯、搜狐,最高的时候首页90%是重合的。因为方法论是一样的。其结果是小众需求错位竞争。04:23剪辑05:35-06:00网站本身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结构臃肿,用户体验不良。只要用过几年互联网,你就会发现。新浪现在是看下标题,没有欲望再看内容了。

责任编辑:周勇 | 版面编辑:运维组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