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29日 13:43 财新记者 赵五洲 黄蒂 实习记者 张柏源
《炎黄春秋》副总编徐庆全追忆海南建省初期的“洋浦风波”
《炎黄春秋》副总编徐庆全追忆海南建省初期的“洋浦风波”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影音纪事》。今年4月26日是海南建省23周年纪念日。今天当我们看到快速发展的海南时,却不会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海南刚刚建省之时,曾引发了一场关于海南发展模式的激烈争论,后来被称为“洋浦风波”。这场风波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海南发展的滞缓,甚至影响至今。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风波?它又是如何发生的?它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何启示?今天我们请来了研究这段历史的《炎黄春秋》杂志的副总编徐庆全,请他来给我们谈谈这场风波背后的故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海南建省提到议事日程。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然而,虽然中央给了海南优惠的政策,但摆在海南人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的严重匮乏。
主持人: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洋浦呢?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总编、北京大学现代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庆全:
当时1988年4月26日海南挂牌的时候,海南作为经济特区需要一个带头项目,对于一个经济特区来讲,他需要一个带头项目。
那么整个海南的发展在建省的时候已经有一个想法,有一个概算,就是建设海南需要有2000个亿,那么从中央不给钱或少给钱的情况下,只给政策,那么海南怎么发展,那么当时海南省的书记许士杰和省长梁湘就确定了一个发展战略,希望利用中央给的所谓的特殊政策在海南实行一个成片开发的思路,什么叫成片开发,因为海南的岛屿比较多,选择一块开发起来,利用这一片的经验再开发下一片,这个叫成片开发,所以当时把地点首先选在洋浦。
洋浦是海南省西北部的一个岛屿,面积仅有100多平方公里,当时这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总编、北京大学现代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庆全:
当时海南人讲这个地方叫“三多”,所谓的石头多,仙人掌多,还有荒地多,就是基本上没有人,人很少。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一个“三少”的局面,就是树少,因为石头多树就少,然后村庄少,就是住人少。为什么村庄少,因为它不宜于人居住,水少,没有。我们都知道苏东坡在天涯海角有
一个题碑,他当时最早流放就是流放在这,所以当时船不过来的话,要住在那就根本吃不上饭,所以这个地方很荒凉。
然而,独具慧眼的第一任海南领导却看到了这个荒凉小岛的潜在价值。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总编、北京大学现代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庆全:
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天然的良港,当时从开发海港的角度来讲,它的海水包括地域没有泥沙,那么整个的从开发良港的基础上它是最好的开发地域。
由于洋浦有着良好的海岸环境,他们决定通过招商引资,采用租赁的方式将其建设成为一个类似于香港的自由港,预计港口建成后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以上。届时洋浦港将会成为带动整个海南高速发展的巨大引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今天看来颇具智慧的发展思路,却在当时岛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总编、北京大学现代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庆全:
事实上就出现了两种尖锐的意见,一种意见就是许士杰、梁湘,还有一个副省长邹尔康,因为当时邹尔康是梁湘把他调到这专门主管经济开发的,那么海南省还有一个空降的副省长对此表示极为反感,就是对这个洋浦模式极为反感,这样两种观念对撞。那么在对撞过程当中两方的人都希望找到中央的支持,邹尔康也罢,梁湘也罢,他们这些人当时把田纪云国务院副总理,当时主管对外开放的,把他弄到海南来,1989年的1月17日到20日,田纪云亲自来海南考察。
然而,就在田纪云在海南考察的同时,另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当地反对派领导的陪同下也在进行着考察,但双方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
当时田纪云在讲话中明确的说,海南“洋浦模式”是非常可靠的,非常好的,应该是坚持这种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可能带动整个海南的经济发展。但这五位政协委员考察的结果是反对这个洋浦模式,他对洋浦模式是提了两条罪状,第一条是“开门揖盗”,就是你把土地租给别人70年,比租界还要长,所以等于是卖国,丧权辱国。这个罪名我们尽管已经改革开放十年了,脱离了这个意识形态很久了,争论还时常有,但是这种罪名是以往见不到的。
在随后的两会之上,这五位政协委员做了联合发言,坚决反对洋浦模式,认为这是丧权辱国的方案,是割让新租借地。而在上海则引起了更大的风波,上海的报纸甚至以“开门揖盗”为标题发表文章,甚至还有大学生打着 “还我海南”的牌子上街游行。“洋浦风波”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一次较大的风波。双方的意见最后都上报到了中央。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总编、北京大学现代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庆全:
那么邓小平批示大致这个事我知道,对海南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对党内党外要有一些说服工作。
但是“洋浦模式”尽管在中央上是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包括中央主要领导人赵紫阳他也同意这个事情,但是尽管邓小平作了批示,但是海南洋浦的开发,事实上这是争论之后,基本上也搁置了,因为对香港的(投资者)于元平来讲,就是熊谷组的开发商来讲他觉得这种争论他搞不懂,这争论我怎么开发,所以基本上很多人都撤回去了。
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就这样胎死腹中。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洋浦开发才又重新提到议事日程。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洋浦开发的决策。然而,这场风波却使得洋浦开发因错失良机而显得先天不足。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总编、北京大学现代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庆全:
事实上一直到现在为止,洋浦原来的规划,基本没有进行,没有达到。我们设想当年洋浦模式要推广开来的话,那整个海南岛绝不是现在这种情况。我在海南采访的时候,当时一些知情者包括一些参与这个事情的人都给我讲,他说海南因为洋浦模式的争论使海南失去了发展的良机,很多老同志说起来都扼腕长叹。那么我觉得这个模式的争论,海南的发展一直持续到今天还有影响。
主持人:那从这件事情对今天来说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总编、北京大学现代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庆全: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开放人的观念,开放人的思维,这是我们改革开放我认为是最核心的东西。
虽然在1989年已经改革开放十多年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化体系争论已经淡弱多了,但是,事实上改革开放也是在两种观念中,在碰撞当中进行的。
到现在这两种观念两种做法也存在,那么他给今天带来的启示我以为,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不是说是一个地域的开放,而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开放,如果人的思想观念不开放的话,那么还会出现类似于“洋浦模式”这样的风波。
主持人:我们探究历史是为了探寻真相,而我们回望历史是为了警示今天和昭示未来。世事沧桑,时过境迁,虽然这场风波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它今天却仍依然可以引发我们许多的深思。
相关推荐
最新视频
短视频11-16
短视频11-15
短视频11-15
短视频11-14
短视频11-14
短视频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