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追索改革初衷

2011年06月24日 14:05 财新记者 赵五洲 杨大明 黄蒂 实习记者 张柏源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谈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谈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影音纪事》。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日。在中共历史上,胡耀邦是一位令人尊敬和怀念的、个性鲜明的总书记,在改革开放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年初,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撰写了一部新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书中收录了胡耀邦当年对中国发展的一些真知灼见,也有胡德平自己对父亲的观察和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独特思考。这本书在中共90周年大庆之年出版,颇具意义。

  在一个初夏的午后,财新记者来到胡德平先生的家里,对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采访。

  财新记者赵五洲:这本书的名字定的非常好,《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您提出这个命题,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这是改革初期,老一辈领导人提出来的这个命题,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三十年以后了,你出这本书为什么要确定这样一个主题?

  胡耀邦之子、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

  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了,我觉得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回顾,对历史进行一些经验总结,经验教训的梳理,我觉得这是一个负责的政党、对人民负责的政党的一个科学态度。就是为什么要改革?也就是我们改革的原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原点和目的是什么?因为胡耀邦他有这样的思想方法,他说我们干任何事,都要有个目的性,因此,他在解放思想,就是“实践检验真理”大讨论的时候,他的目的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解放人,就是打破束缚在人脑中的各种思想枷锁。平反冤假错案也是打破套在人们身上的组织枷锁,人身枷锁,我说这是他的目的性,就是要搞经济发展,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刚结束动乱的中国百废待兴。1982年,胡耀邦临危受命,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与此同时,中共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之路,1983年”三个有利于”的提出,更加明确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性。

  胡耀邦之子、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

  “三个有利于”是小平同志在1983年1月12日最先说的,他(耀邦)八天之后又说了,这个也是表明,我们当时的中央领导层对这个问题目的性还是一致的,就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这都讲的目的性。

  我们每一个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么干,它的目的是什么,和人民有什么关系?和祖国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我觉得理清这个只有好处,你说现在有些拆迁问题,群众反对,城市化竞争还没到那个程度,你就这么强拆,那目的性是什么呢?确实是为了城乡建设?还是为了土地财政?还是为了你自己的名声?有些问题经不起一问的。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等提出的改革开放之路,其目的就是要让百姓致富,因此,从那时起就包含了藏富于民的思想。在胡耀邦看来,人民富的过程就是人民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人民向国家贡献的过程,就是人民向国家交税的过程,人民富、国家必富,这也是一种必然。1984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根据胡耀邦多次讲话精神,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我们的政策是富民政策》,藏富于民的思想也由此体现在了当时的各项改革中。作为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对父亲非常敬重,在许多方面,他也深受父亲的影响。

  胡耀邦之子、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

  他善于总结,善于在关键时刻有很深入的思考,我们的相册中保留了他很多照片,尤其是在延安的照片是非常多,他穿着八路的衣服,八路军的军装,八路军的军装应该是国民政府发的,国民革命军,它不是红军的衣服,穿着国民革命军的军服,八路军的衣服,带着青天白日徽的帽子。

  那个时候是刚刚整编,红军整编为八路军为了来抗日的,但是同时他带着1927年到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建军10周年的纪念章,我觉得他能够把这两个统一起来,就是把立场和方法统一起来。立场是共产党,是红军,只要我们立场对了,方法就大胆的,可以穿国民党的军装,可以戴国民党的帽徽,可以向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来宣誓。当时抗日战争也是保卫中华民族嘛,这种立场和方法的统一,我觉得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胡耀邦这种既坚持原则性、又具灵活性的工作方式,使胡德平受益匪浅。

  财新记者赵五洲:是不是能这么理解,他心中有信仰,并坚守自己的信仰,在实施的过程中呢,又兼具灵活性和务实性?

  胡耀邦之子、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

  他能够把立场和方法统一起来,只要他立场坚定,方法灵活就没关系,只要你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你的立场就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你的立场也应该到一个新的立场上去。我觉得抗日战争时候的立场,和红军时期的立场也不能说完全一样,但是本质的东西,为老百姓的东西这是不变的。有了这个立场,他也说,我们在和西方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超越彼此的意识形态,我觉得就很解放。

  好像他穿西服,我还不知道他最早穿西服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但是我知道他劝过深圳的领导同志穿西服,那是1983年,他说你们是个特区啊,你们要接触不少的港澳工商界,港澳的朋友啊,外国朋友啊,你们要谈生意啊,要搞特区啊,所以你们老穿一个衣冠不整,中山装干部服,跟别人也不好接触啊。

  深圳的同志也说好,我们也可以穿,但是请你来带头穿,他说好,我来带头穿,我觉得他这个也是从工作出发,他真是在特区的立场上,广交朋友,他的立场是深圳的立场,但是他的立场必须和他的方法结合起来,方法是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你怎么新,只要立场没问题,你的特事特办,新事新办,方法全新。只要把工作做好,这个就没丧失立场,不是说跟别人碰个杯,说几句希望你发财,就没立场了。只要把我们的特区搞起来,这就是立场。

  由于深受父亲的影响,胡德平特别注重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他曾长期主管非公经济工作,即使现在退下来,仍关心和关注着民营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发展。

  胡耀邦之子、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

  民营企业或者非公经济的发展,我觉得现在又面临着一个解放思想,就是要更好地认识理解,民营企业发展的前途,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和公有制经济的一些关系,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觉得又到了这么一个阶段。

  现在尽管是说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还比较难,法律问题还不能一视同仁,落实国务院的两个非公经济的文件,还有很多的阻碍。但是我觉得这些虽然都是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怎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环境。

  我觉得,如果思想能够进一步解放,那么贷款问题、法律问题,怎么进入垄断行业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对未来我充满信心。30年经验的积累,我们对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向社会、向国内外做出一个更明确的、改革开放的解答。

  主持人:由于有在父亲身边生活的体验,加之大学期间学习历史的经历,使得胡德平在他的这本新著里,既有对父亲思想的亲身感知,又包含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对胡耀邦思想更为深刻的理解。书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如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土地问题、民营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等,在30多年前,胡耀邦等老一辈改革先行者对此早一步有了一些清醒的认识和思考,而在纪念中共诞生90周年之际,回顾这些,对于今天理清改革思路,展望改革前路,仍然颇具价值。

  感谢李盛平先生对采访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责任编辑:赵五洲 | 版面编辑:王学武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