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自由的灯火——忆杨小凯

2013年08月02日 08:27 实习记者 崔庆

文革期间在狱中苦读,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最深刻而无畏的分析家之一

  【财新网】(实习记者 崔庆)【主持人】欢迎收看《影音纪事》。7月7日是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逝世9周年的纪念日。杨小凯早年经历坎坷,后半生旅居海外,英年早逝。他对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影响绵延至今。这其中既有他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上的惊人突破,更少不了他在中国社会转型问题上的深刻见解。

  【解说】杨小凯一生拥有两个名字,杨曦光和杨小凯。文革爆发时,杨小凯是湖南长沙的高中学生,他根据自己的独立思考,写出了文章《中国向何处去》,对于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做出与官方迥异的分析与预言。为此,19岁的他被捕入狱,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10年徒刑。10年监禁让杨小凯吃尽苦头,却也让他接受了好几遍高等教育,在思想上日渐成熟。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 乌家培】凡是跟杨小凯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工作学习都有这种精神。杨小凯没有受过系统的严格的本科生的、硕士生的教育训练,而直接攻到博士学位,而后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方面,创了一个新兴的古典经济学派。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分析框架,取得了这些成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那种拼命精神和顽强意志。

  【解说】在年长狱友的帮助下,杨小凯学习高等数学、英语、电机学和机械制图,通读《资本论》和《世界通史》,并且推导出当时经济理论界最前沿的定律或者模型。他研究经济理论的天赋,开始显现出来。1978年,已是而立之年的杨小凯刑满获释。此时,没有一个单位敢录用这位著名反动文章的作者。在家乡湖南大学数学系旁听了一年课之后,杨小凯决定以乳名“小凯”重新开始生活。1980年,在时任副院长于光远的帮助下,杨小凯以实习研究员的身份被社科院录取,并且发表了《经济控制论初步》等作品。

  杨小凯深切地感受到文革给中国经济学研究造成的困扰,去西方取经、学点真本事成为这一代年轻学者的热切期盼。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 乌家培】他老是到我家里来,到我家里来呢,他就说希望我推荐一本经济学原著,英文书。然后他说我翻译翻译,通过翻译也可以学点经济学的知识。这个愿望是很好的。我在我家里的书房里的书架上,拿了一本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的《经济控制论导论》这本书给他。我说这本还是比较有名的著作,这本书也不厚。两个礼拜以后,他把译稿送到我家里来。这我很惊讶,怎么这么快,虽然这书不是太厚,但是翻译也不是那么快的。杨小凯经常给我写信,要我帮助他去美国学习,那么这个东西,在以前都不可能是个人的,都是应该是组织的。所以我告诉他你要等待机会,那么他在信里,老是写着,最后的结束语都是“翘脚以待”。而且有的时候把“翘脚以待”四个字写的很大。这个心情是很可以理解的。

  【解说】1982年,来到武汉大学讲学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带来了改变杨小凯命运的机会。邹至庄不仅推荐杨小凯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甚至直接写信给时任中国总理,要求武汉大学给杨小凯开绿灯。1983年,经历诸多磨难的杨小凯终于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此后,他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上的成果一发不可收拾。

  【莫纳什大学经济学博士、杨小凯学生 庞春】这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所以他的研究不像现在的博士论文,比如只研究一个局部的问题,他是整个一个框架一个体系,基本的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跟前面的经济学体系有很大的改进。

  【解说】1988年,杨小凯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任教。期间他在研究奥地利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开创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及其超边际分析方法的新领域。他的学术文章经常发表在美国顶级经济学杂志上。而杨小凯做学问的态度,与当年狱中求学之真诚并无二致。

  【莫纳什大学经济学博士、杨小凯学生 庞春】你把他搞的更明白,你发现他里面的问题,他是最高兴的,那你可以说得他很难受的,他心里面也没面子,但他脸也会红的,但是他知道这是对的,他会非常喜欢你,很欣赏你的,真的是求真,做学问。

  【解说】2002年和2003年,因为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杰出贡献,杨小凯两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美国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称赞其为“世界上最有洞察力和严谨的经济理论家,是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最深刻而无畏的分析家之一。”

  【解说】上世纪80年代,国内经济学界关于中国“后发优势”的讨论异常激烈。对此杨小凯却有不同看法。他说,“中国就是模仿技术、模仿工业化模式,不模仿制度。这样的话,就会形成后发劣势。你光模仿技术,就等于你造了许多汽车而没有建高速公路,制度就是高速公路。”杨小凯“后发劣势”的假说影响了很多当代经济学家。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 李炜光】我也文革出来的那一代,外语不行,基本上主要是看国内学者能看得懂的东西,那么就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比较大。第一个就是杨小凯,我才知道宪政怎么回事,后面是刘军宁。

  【解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学院经济学教师周其仁更加直言不讳,从杨小凯那里收益最深的就是他对举世赞赏的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一直持有清醒的保留和怀疑。这种保留和怀疑来自杨小凯对中国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刻体验。他说,“小凯认为,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劳动分工水平。要提升分工水平,就要解决更高水平分工的协调问题,其中制度条件非常关键,核心就是产权制度。

  【主持人】杨小凯始终关注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他先后提出了开放户籍、破除行业垄断、允许土地自由流转等建议。他也曾经说过:“如欲中国经济发展长久延续,关键中的关键就是打破政府对商业以及贸易活动的垄断,限制政府对贸易的干预,中国才能像500年前的英国,真正的腾飞。”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条条切中中国经济发展的要害。2001年,杨小凯被确诊为肺癌,并于2004年7月病逝于墨尔本家中,享年56岁。中国向何处去,是他一生的追问。感谢收看本期《影音纪事》,我是郭浩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张岚 | 版面编辑:王学武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