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吴敬琏谈“钱荒”

2013年08月16日 08:21 记者 袁新

第九期财新《中国改革》读书会实录,从“钱荒”看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

  【财新网】(记者 袁新)【主持人】今年6月的一场“钱荒”引发中国资本市场极大震动。流动性紧张从银行间资金市场开始,蔓延至股市、债市,银行、信托、券商等机构无一例外卷入其中。这场事后被解读为央行主动进行“压力测试”的风波,到底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今天的节目要带您去最新一期财新《中国改革》读书会现场,听听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是如何解读“钱荒”的。

  【解说】7月底,第九期财新《中国改革》读书会在北京举行。这次活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吴敬琏主讲,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财新《中国改革》杂志高级顾问张剑荆担任对话嘉宾,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担任主持。活动的主题就定位在从“钱荒”看中国的宏观经济。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中国经济现在是下滑比较明显,或者经济放缓比较明显,所以这次“钱荒”值得引起更大的关注。过去其实也很多次,就没有像这次搞的这么敏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吴敬琏】这就说明用短期的凯恩斯主义方式去救治短期的问题越来越不灵了。2009年那次“4万亿”下去以后,后来(GDP)拉到8%以上,维持了将近一年,然后就下降。连续5个季度下降。到了去年四五月再次爆发的时候,就是下半年,上项目简直就是来不及的感觉,赶快上。这个注入资金的力度并不比2009年差。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到了一个省会城市,就是一下子把投资率提高到了本地GDP的150%。然后到东部一个地级市,这个地级市提出一个口号,8月份,叫做“大战100天,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力度是很强的,像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解说】吴敬琏总结,在“钱荒”的问题上存在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一种认可央行迟迟不介入的做法,间接引导商业银行调整资产错配;另一种声音则批评央行的不作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吴敬琏】我作为一个观察者来看,我觉得双方好像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有很大不同。第一种观点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从社会或者整个市场上的货币量,并不短缺,而是资源错配了。资源错配如果用一个总量扩张的办法不能够解决深层的问题。后一种意见主要是从短期去看,从当时的情况看确实出现了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这个短期问题是由于长期问题造成的。对于长期问题的讨论应该用另外一个分析框架,就是说凯恩斯主义分析框架用的是分析需求,对中长期问题,应该分析供给。可是我们现在出了问题,包括这次讨论往往用短期分析框架分析去长期问题。

  【解说】正是认识上的分歧,放大了资金配置失灵的错误。作为资深市场人士,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对此深有体会。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到今年这次,一下子变得这么敏感,从你们市场上看是为什么?是不也感到“止疼片”越吃抗药性越强?市场上也感到抗药性的一种反应?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 高占军】有这方面的因素。因为如果大家关注今年整体情况的话,实际上,今年整体,5月份之前,一到五月份货币供应量M2 15.8%,全年的目标是13%,我们一到五月份的时候已经15.8%。纳闷一到五月份当时社会融资总量是9万亿,增长得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今年整体经济表现,一季度7.7%,当时已经让大家非常失望。4月份,数据出来了之后大家信心又下了一层。5月份出来以后,大家对今年整体经济形势就“凉快了”了很多。在货币供应增长这么快的情况下,经济得表现令人非常失望。刚才吴老提到有关效率的问题,有关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这样的一个层面。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尤其是我们回头看数据,6月份前十天的时候,整个银行放贷达到了1万亿,而这1万亿里有70%左右是票据。这样的情况下,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很多人都在关注,我觉得这是背后比较深层次的情况。

  【解说】高占军所说的深层次原因,很可能就是影子银行高杠杆的风险正在发酵。票据融资再次大量出现,正表明银行资金“空转”仍在继续。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增杠杆的过程实际上是固化过去增长模式,去杠杆过程有可能是转换的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吴敬琏】去杠杆的过程,它要依靠一个好的体制。表外业务、影子银行这件事是对原有的金融体制的一种补充,或者叫一种惩罚。它是因为原来的利率不能反映供求,他就误配了,误配的结果有一部分很需要资金的拿不到,拿不到它就用了影子银行。所以它应该提醒我们要加快银行改革,虽然现在中央银行方针是明确的,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措施,比如说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还是非常的犹豫是不是能够推出的,如果银行市场或者说金融市场不能够正常化的话,资本资源就不能够有效地配置,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解说】活动当天,现场读者向嘉宾提出了很多问题。有意思的是,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围绕国内楼市软着陆和国外美元走强展开的。这两个问题可能是中国经济短期和中期发展绕不过去的坎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吴敬琏】我们房价高涨根本性原因就是货币太多了,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的办法就是要逐渐把货币增发的数量,货币供应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们现在货币流通量几乎是GDP200%,这是世界没有的。这么多的货币,货币这个东西就是国家的银行给居民打的借条,我给你一张纸,你把你的财富先给我用,以后你随时拿这张纸来,保值地给你,你能买到商品。所以如果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它是取决于货币发行量。而我们用原来的一种增长模式,它是超过了潜在的增长率,要求保持高增长,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多发货币。

  【解说】在吴敬琏看来,美元恰恰是另一个无法用短期逻辑来解决的长期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吴敬琏】比如说,现在我们碰到一个,有一个现实的危险,大家很担心的,就是美元走强。美元走强以后,热钱就会流出,一流出,资产负债表就平不了了。1997年那次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么发生的,美国反复这么来,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它就是用发美元的办法支撑它的经济增长或者高消费,所以美元会贬值。美元贬值贬到一定程度,全世界人都分担了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之后,它经济恢复,美元又开始走强。它流入其他国家的美元就往回走,那么这些国家的泡沫就撑不住了,就出现了资产负债表的危机。所以,从根本上说要解决短期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要解决长期问题。

  【主持人】虽然市场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但这次“钱荒”也让更多的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达成共识。在吴敬琏看来,“钱荒”的启示莫过于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一方面要限制大幅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去杠杆降低负债。而面对潜在的风险,则要通过全面的经济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我是张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结尾片花:吴敬琏在读书会上向读者推荐“有助于理解当下经济改革”的五本书,分别是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城市的胜利》、《国家为什么失败》、《弗里德曼给中国政府的建议》】

  

责任编辑:张岚 | 版面编辑:王学武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