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0KvIPA4W](https://a.caixin.com/0KvIPA4W)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主持人:
财新视频总监 仇一
采访|仇一 2023年01月19日 17:00
2022年在内外风险交织中穿行而过。2023年,防疫政策转向、社会活动重启,经济“稳增长”前景是否乐观?市场活力待振、就业形势波动、消费复苏缓慢,企业与民众被折损的信心如何重塑?从失业人口救济到蓝领职业培训,政策如何真正落到民生保障实处,解民众后顾之忧?
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0KvIPA4W](https://a.caixin.com/0KvIPA4W)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主持人:
财新视频总监 仇一
相关推荐
汪涛01-19 10:16
要闻01-18 07:30
夜读精选01-17 20:14
要闻01-17 12:15
要闻01-17 11:16
钟正生01-17 10:48
最新视频
商旅对话03-31
短视频03-27
短视频03-26
商旅纪录 / Story Journal03-25
短视频03-25
短视频03-20
说的很好,就是做不到
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民为本,民生为本而不是经济挂帅,不要本末倒置。
很好的讨论,其中有一段王教授提到,对中国老年化带来的问题,并没有这么悲观。王教授是人口方面的专家,对这方面一定有深入研究,不知道有没有关于这个观点背后,一些更详细的资料可以分享分享?
我感觉想表达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可以由生产力的变化替代,比如以前不能推的智能制造。 消费的结构也可以改变。老人不能消费可能也是误区。 但有个巨大的前提,我们的经济转向由高端制造业推动,而不是土地财政。(老人不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