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均衡发展仍是大问题

2011年09月29日 07:29 财新记者 黄蒂 实习记者 黄珊

中国过去30年过度重视工业,应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

  2009年初,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委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和世界银行首任驻华代表林重庚(Edwin Lim)牵头组织的专家团队,展开有关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研究。借林重庚先生来华期间,我们就这份研究报告的相关问题对林先生做了简短的采访。

  主持人:吴素萍 《比较》副主编

  嘉宾:林重庚 世界银行首任驻华代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任总裁。曾在1985年领导世界银行的研究团队对当时的中国经济进行全面考察,形成了有重要影响的报告《中国:长期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选择》;自2003年开始,他主持中国和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组成的团队从事中国经济研究和咨询项目。

  吴素萍:研究报告的名字叫《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与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报告一出版其实反响还是挺热烈的,学界和政策界反响都很热烈。那么我想请您从您组织的这个角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报告的来龙去脉和想要强调的重点内容。

  林重庚:首先,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间,中国将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艰巨的转型。第一是改变增长模式,第二是完成由投资需求向消费需求的转变,第三是实现高速城市化的管理, 第四是构建符合高收入国家水平的社会基础设施和社会制度,第五则是在世界舞台扮演新角色的中国应承担起与之相符的责任,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以上五项便是中国将面临的复杂转型。

  吴素萍:1985年的时候,您就带领银行的一个团队,做了另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名字叫“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问题选择”。 我也从经济学家那了解到,这份报告对后来的改革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两份报告时间间隔差30年,其间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您看来,这30年间,两份报告之间有什么样的传承关系?或者有没有共同的问题中国还没有解决的,在这份报告里还有所体现。

  林重庚:我认为今天的报告和1985年的讨论有一个焦点是重合的,在1985年时,我们曾说过中国要想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一是遵循以工业为本的老路,而另一条可供中国选择的道路是以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为主的较平衡的发展模式。如今,我认为中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显然,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重视工业而忽略了服务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展望未来,若想实现均衡发展,这个问题将会一直困扰着中国。

  具体来讲就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这样的问题始终存在。因此,无论是在1985年还是在今天,平衡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发展的问题,同等重要。

  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从前并未设想过中国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当然更没有想到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中国作为这样一个大经济体,如何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个新的挑战。中国不能再依靠出口实现经济增长,因为出口的份额已大到接近饱和,你无法以此来维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施压,敦促中国承担起作为一个大经济体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版面编辑:冯仁可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