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功过“铁娘子”

2013年04月19日 13:37

撒切尔夫人为英国带来深刻转变,但也受到巨大争议

  【主持人】4月17日,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对于出生于大萧条时代、经历过“二战”和美苏“冷战”的一代西方人来说,目睹撒切尔夫人离世,是向“铁娘子”时代告别;而对于年轻一代而言,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则更像是在溯源为何今日之英国、甚至今日之世界是如此这般模样。

  【英国首相 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玛格丽特·撒切尔不仅领导了英国,她也拯救了英国。我们永不能忘记她在位时做出的贡献。这位来自格兰瑟姆商贩家庭的女儿,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英国的领导者。有人说她不能胜任,有人阻挡她的去路,有人说她无法成为领袖,她对此毫不畏惧

  【解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中风离世,享年87岁。现任首相、保守党党魁卡梅伦对他的这位前辈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对于当年因为同僚倒戈而丧失连任机会的撒切尔夫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迟到的安慰。在撒切尔夫人当政的11年间,英国从一个福利国家彻底变为自由主义经济的信奉者。英国的独树一帜不仅获得了经济发展层面的回报,也为其在外交舞台纵横捭阖提供了延展的空间。

  【财新传媒国际新闻部主任 黄山】大家对她实际是一个,总体说是一个褒贬不一,但是更多是以褒为主。特别是在谈到如果我们先抛开简单私有化之前看,就是在撒切尔接手英国之前,也就是1979年之前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那么今天的英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剪切)当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对撒切尔本身的政治和经济遗产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就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撒切尔在2008年前去世的话,那么对她的评价基本就是以褒为主,基本不会有贬。

  【解说】上世纪70年代,由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引发的经济危机在西方主要国家蔓延。1976年至1981年的六年间,英国通胀率有五年都在11%以上,房价则出现连年上涨30%的情况。通胀持续、经济增长停滞、失业上升,为此经济学家发明了“滞胀”一词,用来形容当时的英美经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霍德明】英国原来在“二战”的时候把很多企业国有化,但是“二战”以后并没有完全私有化。所以这些国有的企业还继续在“二战”以后保留下来,一直到1970年代。你想想看,过了这么多年,国有企业天生可能就是竞争力比较差一点。再加上工党这么个推波助澜,当时讲煤矿工人最恨撒切尔夫人。这样子都可以想象得到。当你一个经济体已经到如此的衰弱,加上外面的石油冲击,油价高涨,像这种非常不利于英国小型开放经济体。(剪切)不仅经济上的衰败是一个现实生活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大英帝国当初的荣耀到底在哪里去了。

  【解说】1978年冬至1979年春,英国经历了“二战”之后最混乱的冬天。从守墓者到清洁工,150万英国工人举行了全国性大罢工,抗议工党政府通过限制涨工资的办法来遏制通货膨胀。当年5月,撒切尔夫人带领保守党夺回议席多数并出任首相。在首相竞选中她曾发誓,要建立一个“停止干预、停止为你做出决定”的政府。事实上,在她的三届任期内,撒切尔夫人的经济、外交政策都未远离她的誓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霍德明】撒切尔主义从她经济面来看的话,她其实本身应该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的。因为她其实强调的就是要所谓政府在很多场合之下,它不应该再过度地做一些事情。而这个过度地做一些事情把它解释成为工党或者工人的这个,工会的力量慢慢削弱,甚至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个其实都是对的。而对于撒切尔夫人很多人误解就是,她是对于社会福利,甚至对于个人的福利,就个人生活来说非常残忍的。(剪切)她只是强调在我的感觉,个人的努力加上政府政策的鼓励,才是真正自由市场、自由经济、甚至资本主义的基石。

  【解说】在撒切尔夫人的主持之下,英国开始了全面变革。先是议会立法削弱工会实权,再是要求政府全面退出电信、能源、港口等经济部门,接着减税、削减政府开支。1986年,撒切尔夫人支持的“金融大改革”也拉开帷幕。

  面对困扰英国多年的通胀问题,撒切尔夫人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提高利率、控制货币供应。此举虽然让英国经济短期内经历阵痛,但1985年之后,英国的通胀已经能够保持在5%以下。撒切尔夫人的做法在今天看上去并不离经叛道,不过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这些治愈“英国经济病灶”的每一条措施,都是在向统治西方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凯恩斯主义挑战。1980年,在一次经济政策的辩论中,撒切尔夫人力排众议、坚持改革,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英国前首相 撒切尔】只有一句话可说: 你可以改变立场,但我决不妥协。

  【解说】类似这样的争论在撒切尔夫人的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不管是早年间就她的性别、出身能否担当政治领袖,还是就她的经济政策能否带领英国走出困境,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始终和“质疑”捆绑在一起。但谁又能否认,这些“质疑”曾给她带来过正能量。撒切尔夫人离世之时,连最不喜欢她的左派媒体都难掩尊敬之词。一家媒体这样写道,“撒切尔最大的美德,就是不那么在乎人民喜不喜欢她。只要她坚信是有利于英国发展的政策,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惧怕牺牲自己的政治生命来与阻力抗战。”

  【财新传媒国际新闻部主任 黄山】我觉得公正来说,应该说是为英国经济打下了一个比较结实的基础。当然你可以从不同的既得利益者的角度来说的话,包括一些国有矿工他们这些,包括现在大家指责的英国所谓的制造业的空心化,特别是一些传统制造业的空心化来说,可能会有所诟病。但是总体而言,它的一种自由市场的一种竞争,自由市场然后这样一个理念,应该说对英国今天的这种经济,以及今天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伦敦在国际中的一个地位是起到很大一个作用。

  【解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欧、印度、苏联相继实施市场化改革。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推出的多项政策措施,成为世界其他地区效仿的对象。当今国际政坛,更不乏撒切尔主义的追随者。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提问撒切尔主义的最大遗产,撒切尔夫人骄傲地说,是托尼·布莱尔。这位英国前首相、工党领导人在1998年提出了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那就是要建立兼顾政府与市场的混合型经济模式。 “第三条道路”的提出意味着不管是保守党和工党,在如今的英国甚至世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烙印已经无法抹去。

  【主持人】撒切尔夫人的逝世必然会带来一轮关于其政治遗产的讨论——国家在经济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市场与政府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今日的欧洲和当年撒切尔夫人主政时一样,遇到了顽固的经济危机,同样需要做出紧缩财政这样极不受欢迎的困难决定。但像“铁娘子”一样不畏争议、坚守原则的领导人,却不常有。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我是郭浩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张岚 | 版面编辑:李禹谖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