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晚近金融史话(1)民国法币沉浮

2013年06月14日 11:14 记者 杨楚

法币改革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但其生于通缩、死于通胀的命运更发人深省

  【财新网】(记者 杨楚)【主持人】欢迎收看《影音纪事》。从票号、钱庄开始,中国近现代金融业得以发轫。此后,历经多次金融危机。这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就有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1897年的贴票风潮,1910年的橡胶风潮,1948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这其中,既有金融业自身演变的轨迹,也是百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巨变在金融领域的投射。在近期的几期节目中,我们将和您共同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金融危机。今天我们首先要说的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币改革。

  【解说】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推行了币制改革。为了巩固政局、发展经济,袁世凯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推出了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币。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袁大头”。对于数千年来习惯以金、银为支付手段的中国人来说,“袁大头”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各色货币,甚至珠宝烟土都可以当作货币流通的局面,也把民间的铸币权收归国有。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 王巍】当时中国还是一个初级银本位,甚至还计量,按重量计价。这个银本位是无法跟全球对接的,而且中国每次见人还要拿秤称两、划银两。

  【解说】在世界其他国家纷纷采纳金本位的环境下,中国的银元制吸引了各国的白银流入市场,银价随之下跌。银元贬值、民间经济勃兴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需求的复苏,共同促成了20世纪初,中国经济连续十年年均10%以上的增长。市场对交易货币的需求空前旺盛。1929年,蒋介石政府计划改革货币来满足这种需求。主持这次货币改革正是时任财政部长、美国留学归来的宋子文。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 王巍】宋子文当时管他叫“废两改元”,把计重、计量变成了计价,这就非常方便。原来说十两,你就称去。要十元,看标识就行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很大的进步。那么说废两改元,使中国一下进入了现代化的货币体系了。

  【解说】1933年底,“废两改元”全面成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银本位国家。按照民国政府的安排,货币改革的第二步是要实现金汇兑本位。然而,中国的币制改革或许注定命运多舛。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 王巍】中国没有那个能力啊,因为是穷国啊,我们只有银啊。那美国富,中国是穷国啊。那当然不能以金钱,以这个汇兑本位,而且我们整个现代化都很差。那农民还用烟土呢来当货币,所以中国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解说】就在法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来自美国的一项货币法案将民国政府的币制改革彻底打断。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购银法案》,宣布美国要按照金三银一的比例增加国家的黄金及白银储备,同时采取提高银价、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政策,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 王巍】正好美国高价收银,所以中国刚刚转为银元本位,马上就要银元流失。这种情况下,中国、美国、英国三个政府一合作,共同做了一个商量,达成谈判。同意提前进入叫“法币改革”,就是不是按照这个银,而是按照纸币,就要变成汇兑本位。那么这一下又是亚洲最先进的一个货币体制。

  【解说】美国的这一举措引发全球银价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中国爆发“白银风潮”。国内通货紧缩、流动性严重缺失,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率急剧上升。

  【财新传媒国际新闻部副主任 李增新】在金银本位的这个体系当中,一个国家如果你实现的是出超,也就是说你挣钱比你花的多的话,那么一定就会出现一个就是金银向你本国国内流入,或者商品向外流出。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跟它相对的,如果你这个国家是长期入超或者顺差,也就意味着你的金银一定会向外流出。那么这种情况下就给国际的货币体系其实带来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那么你会发现一个国家一旦出现了入超或者是逆差,它的经济会急转直下,立刻陷入衰退,甚至崩溃。

  【解说】1935年11月,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果断采取措施,将白银国有化,并停止白银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的关联。同时规定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作为国家法定信用货币,禁止白银流通。在民国政府的努力之下,法币先与英镑、后与美元建立了固定的汇兑关系,而后者则间接兑换黄金。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 王巍】这次1933年到1935年的改革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改革,是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初级银本位这样一个制度,变成了一个相对发达的,而且它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后来的抗日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解说】法币改革对缓解通货紧缩、恢复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法币在全国流通后,物价开始回升,黄金白银投机行为明显减少,对外贸易呈活跃和上升的势头,外汇价格趋于稳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显露出复苏的迹象,也为今后的八年抗战在财政上打下了基础。多年之后,担任日伪政府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过,“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然而,战事的失利迫使蒋介石政府超发货币维持机构运行。到1948年,法币的发行额已经从抗战前夕的14亿元膨胀到660万亿以上,货币额度上涨47万倍、物价上涨3000多万倍。至此,“法币改革”黯然收场。

  【主持人】作为一次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法币改革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白银风潮”引发系统性的经济危机。然而法币生于通缩、死于通膨的命运更发人深省,那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最终应以何为导向。好的,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我是张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相关视频:晚近金融史话(2)贴票风潮

责任编辑:张岚 | 版面编辑:冯仁可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