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收藏
  • 打印
  • 放大
  • 缩小
  • 苹果客户端
  • 安卓客户端
吴晓灵:应对经济多元挑战
记者 靳晴2012年11月16日 13:28
吴晓灵认为,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问题相似,应靠市场焕发经济活力

  吴晓灵,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我想中国是一个有潜力的发展国家,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无序调整,以信用货币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全球国际贸易失去了制约,从而导致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和各国经济结构失衡,几十年以来所积累的经济结构的矛盾,导致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当中,各国政府都面临着的问题:

  一,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求发展的动力。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提出了制造业回归的问题,提出了要注重实业发展的问题,而发展中国家也看到自己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但是全球都在问,经济结构调整之后,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什么地方?现在大家似乎还没有看到一个明显能够带动全球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一个发动力。

  二,政府的财力和民众的诉求,欧债危机,美国将要面临的财政悬崖,无不显示着一个政府的财力和他所有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他向民众所承诺一些福利待遇之间的矛盾,我们怎么样能够在承诺之后得到财力上的足够保证。

  三,全球化以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已经是全球化了,我们需要更多的经济贸易往来,才能使我们大家从困境当中走出,但是危机又使得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上升,这个对于未来全球经济的协同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后发的优势,有巨大的制度红利。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农业化尚未完成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转变粗放的增长方式,就能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政府拥有的财富是世界上各国政府无以比拟的,中国的民生保障还在低水平上,因此处理好财政承受能力和我们对民众的承诺,如果把这个关系处理好的话,中国财政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因此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还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如果我们能够把经济发展的方向把握正确,如果我们能够把经济结构从投资拉动转向投资、对外贸易和国内消费三架马车转化的话,13亿人口大市场足以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

  中国民众对于中国政府寄予无限的期待和期望,民众的期待有巨大的制度红利,只要我们顺应民意,制度改革焕发经济的潜力,焕发经济活力不是靠政府统治经济,而是靠市场经济。

  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走出困境的唯一法宝是尊重市场,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如此,上个世纪60年代走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如此,改革开放挽救国民经济时期也如此。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走上市场经济改革的道路,换来今天的辉煌,这些过去不能忘记,不应该错误解读,不是统制经济带来了今天,而是开放市场经济带来了中国的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了十八大党的报告,明确了中国经济未来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