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播放记录

寻找民间工艺的传人

2013年05月10日 14:06

面塑、徽墨、京胡艺术等民间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亟需传承

  【主持人】面人艺术是中国民俗艺术中的精华;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也是中国制墨技艺中的一项传统工艺;京胡,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至今已流传200多年。或者因缘际会,或者有心人发掘,这三项传统文化都找到了自己的传人。如今,传承,成为他们最大的期待。

  【解说】一块普通的面,一双灵巧的手,不一会儿,卡通人物“多啦A梦”跃然指尖。今年67岁高龄的孙福宝老人,每个周末都会来到位于宁夏银川市的中山公园,向游人展示这一中国传统民俗技艺。

  【面塑艺人 孙福宝】我是属于银川兴庆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的传承人,在这里(摆摊)也就是展示一种民间艺术,再就是如果有人想跟我学,我要找传承人,(发扬)传承下去。

  【解说】和面塑结缘是在17年前。当时下岗在家的孙福宝拜山东菏泽来的蒋学刚为师,开始一个面塑艺人的生活。十几年来,孙福宝在捏面人上花费精力无数,最终也获得了认可,不仅登上银川市兴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很多喜爱他的孩子还为他编了首儿歌。

  【面塑艺人 孙福宝】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顶呱呱,捏什么像什么,你要什么捏什么,捏个唐僧骑大马,捏个猪八戒吃西瓜,捏个沙僧挑着担,捏个孙悟空把金箍棒耍,你说神奇不神奇。

  【解说】老人说,捏面人也要与时俱进,在掌握传统作品的同时,新作品的创作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让这样的老手艺被更多人关注。

  【面塑艺人 孙福宝】(捏面人)必须要传承(创新),像过去孙悟空最受欢迎,现在就是这些卡通,像美羊羊、喜羊羊、灰太狼、小灰灰、红太郎、愤怒的小鸟、多啦A梦,反正多得很,这个东西题材太广泛,再创新,什么都能捏。

  【解说】看着这么多年轻人围着他,看他捏面人,孙老心里美滋滋的。他每个周末在公园门口摆摊,就是想找一个合适的传承人,把他一身的手艺继续传下去。

  【面塑艺人 孙福宝】我基本上天天都能碰到想跟我学的人,多得很,但我就是要有这么几个条件,第一就是道德品质要好,我把品德放到第一条;第二个就是有些美术功底的,他就能捏得比较好一点;再就是要有一些文化素养,我们有个行话是说不会捏八仙就不叫捏面人。如果连八仙哪个都说不上来(就不行),要有文化素养才能(捏面人)。

  【解说】这里是安徽省徽墨之乡歙县,当地徽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胜利正在自己的作坊里为刚刚做好的墨坯描金。通过十余年钻研,项胜利将已失传30多年的立体人物

  墨模技艺“复活”,成为此项徽墨文化的新传人。

  【项胜利】制墨要分好多道工序,一开始就要选料,然后和料,和料和好后要制作成墨坯,制成墨坯后还要晾墨,晾墨之后还要打磨,打磨吸水以后就成我现在这个样子,这就是到了描金这道工序。

  【解说】项胜利1969年出生于安徽歙县,父亲曾是当地胡开文墨厂的制墨艺人。幼年的他在父亲的影响下对绘画、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7年开始,他投入到徽墨设计生产中。

  【项胜利】这个技艺自从南京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位老师傅去世以后,因为当时这个技艺就已经不存在了。后来我在九几年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技艺不能给它失传掉,当时我也没有系统地专业学习立体人物墨模这一块,当时有古代留下来的十几幅墨模,然后我就把它不断地揣摩,不断地参考,经过多次努力,就成功地把它恢复过来。

  【解说】近几年,项胜利在徽墨设计和配方等方面获得了多项专利。由他设计的《徽州府衙纪念墨》等多项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并被国家图书馆等多个机构收藏。他说,现在他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制墨艺术发扬光大,让传统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项胜利】(作为)从事一个传统文化产业的人,我也有一个我想象当中的中国梦,我想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繁荣。甚至于比古代还好,在传统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有新时代的思想进去,把我们的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地更好。有我们新时代人的思想融入到里面去,让老百姓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喜欢传统文化。

  【解说】这里是长沙市有名的北正街,曾经是老长沙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在北正街的一条小巷子里,住着长沙市唯一制作京胡的手工艺人薛飞。他自小对京剧兴趣浓厚。1973年师从长沙市民族乐器厂一位制作京胡的山东师傅,学习京胡制作技艺。在他看来,京胡不仅仅是一把乐器,更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值得一辈子去把它做好。

  【长沙京胡手工制作艺人 薛飞】我是长沙人,本地土生土长,我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胡琴了。我是个琴痴啊,只知道做胡琴什么都不会,我没有什么很大的理想,老老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是我自己为什么很淡定的原因,因为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心甘情愿。

  【解说】薛飞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做琴。在他看来,做琴的时候,不能受到周围影响,心里要没有杂念,这样才能一心一意做好一把琴。用薛飞的话来说,在夜晚的灯光下专心做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长沙京胡手工制作艺人 薛飞】最感动的是做第一把胡琴。一把胡琴做出来以后,我试了一下还可以,但是还有很多毛病。第一把胡琴我大概做一个星期,在我做第一把胡琴的时候我就很兴奋,我就觉得我以后能够做出好胡琴来。当时我就给我那些拉京胡的朋友去看,拉一拉、试一试,拉了以后感觉还可以。他们就说,你现在做的胡琴再慢慢改进一下,就可以卖钱了,是这样说的。

  【解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师傅回了山东老家,长沙民族乐器厂也转向不做乐器了。但薛飞一直坚持着对这份传统技艺的尊重。他觉得,他应该在这个城市里,把京胡手工制作这门艺术担当起来。

  【长沙京胡手工制作艺人 薛飞】有这个想法以后,我最开始是要采购材料,要置一点设备,我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我到旧货市场去买,买那个钻床,买那个老虎钳,后来还买了一个车筒子的车床。当时我整个设备置好的时候大概花了五千块钱,那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当时我想我应该可以超过我的师傅,当时我就想我应该做一流的琴出来。

  【解说】在现代的快速节奏下,薛飞的制琴生活显得孤独而寂寞,但每当他看到票友们拉着他做的琴,唱起熟悉的曲调,那份愉悦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法带来的。这种愉悦,也是支撑他一直做下去的动力源泉。在京胡拉出高低婉转的旋律中,在票友们真情投入的演唱中,他得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满足了他对于京剧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

  【长沙京胡手工制作艺人 薛飞】京剧是一门艺术,做京胡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一代一代传下去,那么说我想找一个徒弟,一个、两个,两个三个也行,最少一个也行,我把我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会他、

  传给他,让京胡这门艺术不消失,一代一代传下去。

  【主持人】面塑、徽墨、京胡,有的在重新发掘中获得重生,有的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像孙福宝、项胜利、薛飞宝这样的传承者坚守着那份执着。他们的坚守是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生命线,也希望有更多的文化遗产被认识、传承。  

责任编辑:周勇 | 版面编辑:李禹谖

收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