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毅中主旨演讲(一)
-
财新记者 张岚2011年11月11日 11:50相当长时期内,工业仍将主导国民经济格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 李毅中: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应邀参加2011财新峰会。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寻找真实的成长”,作为一个工业大国,谈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就离不开对工业的探讨。我在这里主要围绕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问题,谈几点意见,和大家交流。
一、正确审视工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达49.3%。当前,社会对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存在一些说法。如有的认为,中国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导,工业发展不再需要国家引导和调控了。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正确审视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实体经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如果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化的标准是什么?例如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还是更高?显然,我们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标准去衡量,不能简单地将工业化先行国家的标准套用于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还需要把自主创新、生产力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城镇化等因素考虑进来。综合各方面因素,可以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中国虽然已是工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工业强国,工业现代化的任务远未结束。而且,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欧盟等工业化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表明这些国家也重新认识到了实体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使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也离不开工业领域的充分发展与延伸。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2020年要实现小康社会,2050年要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实体经济仍要有长足发展,工业现代化道路还很漫长。
(二)要认识到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动力作用。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离不开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岗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工业的支撑。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工业,长期以来农村支援工业,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农产品,现在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国防现代化,两弹一星、“995工程”、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等离不开强大的现代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依赖于工业发展。一方面,工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人员收入,进而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也催生出大量研发、设计、营销、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需求,推动了服务业结构升级。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格局不会改变。
(三)要充分认识中国工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工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关键装备、核心和关键技术依赖进口,自主品牌缺乏,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市场换技术”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应当进入科技创新的阶段。二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中国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5.4%、50%和45.6%,但GDP只占全球的9.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达到32.5亿吨标煤,即使今后每年新增消费控制在1亿吨标煤,到2020年也将超过42亿吨标煤。按照现有模式完成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显然不现实。三是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失衡。长期以来,工业发展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十一五”期间投资年均增长25.5%,造成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地方负债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发展的风险和隐患突出。外贸依存度高达50-60%,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低。四是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大。近几年有些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但不少地区间差距仍在扩大。东部的工业发展离不开中西部地区的支撑,工业化必须是全国的概念。
规范审计标准中国有责
11月23日 08:36欧洲危机不只是债务问题
11月21日 08:55为何京沪房价先降价?
11月21日 08:29丁玮:证监会应放松管制
11月17日 11:59
黄益平:中国如何帮欧洲
11月24日 08:33明年货币政策如何调?
11月12日 18:51
财新峰会探讨“走出去”
11月15日 07:51郭树清出席峰会闭幕式
11月12日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