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刘煜辉:如何给地方债动手术
2011年11月16日 07:31
中央政府用长期信用把地方政府短期信用顶过来,从短期上把期限错配的问题解决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煜辉:

  我们的土地也好,税收增长也好,看起来在中国财政体制下是个话柄,中国财政的特点,特别是地方财政的特点以支出定收入的。首先是地方的行政首长想出来他任期内干几件大事,排出来以后,回过头各个渠道去找钱,这个钱之前已经被支出去了,一旦把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土地和和未来收入增长,一旦未来出现经济下行,周期性波动,这种偿付的风险、流动性风险肯定会集中的暴出,包括前一段看到上海的平台公司和云南的平台公司出现的问题,之前都是一些苗头。

  中央政府,中央金融责任部门显然已经看到这个事,最近也在出台一些政策在调整,包括开了一些口,做了试点,四个城市可以发一些债,主要是对未来增量的问题,对于最近两年急剧膨胀的存在的债务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比较有基础性的、实质性的帮助是银监最近出来讲,债务允许一次长展期,但是这种展期显然也不能完全解决庞大存量的问题。

  中国未来很大可能的走向还是得中央政府信用出手,中央政府用一个长期的信用,去把地方政府短期的信用顶过来,从短期上把期限错配的问题解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考虑后面一系列,包括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模式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这个方案的好处,我自己有几个理解:一是这个方案如果中央集中把一部分失去流动性的地方债务顶过来,做集中处理的话,对债务的集中处理的效率远远高于把这些债务流到地方,地方的银行自己去处理。这些项目很多,最近两年投放来看,从长期来讲是一个投资的泡沫,不可能给未来经济带来很大好处。这些项目可能投入20%、30%,最好的方式是停掉,做一系列财务的处理,这些项目要建成可能会给未来整个宏观经济带来更大财务的成本。如果把这些项目留给地方,地方肯定是保在建,即便未来宏观效益很差的项目,它也要把它做完,银行在这点上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银行的行长这个项目已经投放下去了,绝对不会把这个项目在他任期内以坏帐的形式表现出来,他肯定是不断的为这个项目供款,保证项目在建完成,总体是缺乏效率的,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宏观层面看。

  二是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做了一个松绑,这点我感受是比较深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中,银行变成中央和地方博弈的人质,已经被绑架了,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加息又不能加,土地这块过紧,最后造成资金链断裂,造成银行的风险,中央也不愿意看到,两方博弈,整个宏观调控被挤到一个很狭窄的数量调控,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的轨道,反过来对实体经济、民营部门经济形成很强的挤压,影响了整体效益。如果中央把梗结疏通,实际上对收紧地方财政,给地方财政真正套上紧箍咒,一系列所谓的霹雳手段的措施才可能比较顺利的推行下去。中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大家也看到,中国的经济实际上是中国各级政府投资扩张的冲动,在推动货币扩张,造成的问题,包括通货膨胀,地方债务的累计,银行风险上升,包括导致经济内生动力建设枯竭,这些问题都出来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为宏观政策松绑。

  三是假如地方政府财政需求没有那么强了,没有那么多偿债的压力,反过来,中国下一步要进行的最重要的结构转型的政策,就是所谓的结构性减税才有可能有空间,不然地方政府有那么多事要干,那么多投资,那么多项目要做,怎么可能减税,永远只能停留在试点。未来中国经济要走向去房地产化,中国财政要走向去土地化的话,这样我们人民币的资产泡沫才有可能有一个现实的软着陆宏观环境。

评论